![]() 日志正文
|
||
转关于崔凤藻文章并配碑文图马未都的外曾高祖父崔凤藻简直是言情小说的男主。一介书生,与黄河抗争40余年,又热血又悲壮。 崔凤藻,字筱楼,从小就是当地有名的神童,过目不忘。 崔家曾是山东利津的大盐商,富甲一方。崔凤藻自幼家中富裕,上面又有四个哥哥,原以为可以一辈子醉心诗书。没成想几位兄长相继早早去世,只剩幼子一人辍学持家,力挽狂澜。 经商期间,一有闲暇崔仍会钻研学业,还参加了乡试会试,每次均以优异成绩获得举荐。“崔筱楼多才多艺,诗文杂体无所不精,还工于绘画,山水人物皆通,且得宋元精髓。” 是难得的才子。匪患横行的年代,他协助地方进行自卫、设立免费私塾、赈灾救民,声望颇高,县志记载评价其为“侠义之士”。 后黄河改道由利津入海,盐场屡屡受灾,为守卫盐场捍卫一片以盐为生的民众,崔凤藻主持修建了现代看来都是相当宏伟的灶(堤)坝。官府没钱他就自掏腰包,前前后后替官府修了40年的黄河。每当大汛,他总是身先士卒在前线与水搏战,与黄河抗争成为了他半个人生的主旋律。 1897甲午年国运飘摇,黄河在利津突然决口,崔家家力难继,扛不住向官府求援。但当时的山东巡抚李秉衡在天灾国难两相权衡后决定放弃盐田不修堤坝,将所有财力物力全部投入甲午抗战。 最后盐场淹没殆尽,盐民苦不堪言,崔家也因此家道中落。后崔凤藻对当局失去信心,选择居家教子,不再过问时事。 书生斗黄河,终因国难落败,家业倾覆,族人四散,百年后祖坟被平,只留满目黄土。 那位山东巡抚李秉衡,1900年八国联军攻克天津后,他主动请战为保卫北京做最后的抵抗。前后坚持了八天,最后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战败自杀。 三天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而李秉衡誓死保卫的朝廷,为讨好胜利者,对他做出了革除一切官职和抚恤、不许在正史中立传的决定。 从此,李秉衡这个名字也像永阜盐场和崔凤藻的灶坝一样,被历史掩埋。
最后修改于 2021-09-20 00:45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